2014年2月15日 星期六

厚結人緣的處世經人氣厚積處世法(2)

厚結人緣的處世經人氣厚積處世法(2)


  


  9.力避憨言直語。用詞要委婉,要融洽各方意見,不要只憑自己的主觀願望,說出不近人情的話,否則是得不到別人的好感和贊同的。只有言詞婉轉貼切,才有利於融洽感情,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10.不要顯露是有恩於別人的人。同志、親朋之間總會有互相幫助的地方,你可能對別人的幫助比較多,比較大。但是,切不可擺出一副有恩於他人的姿態,那樣會使對方難堪。

  11.不要說穿他(她)的秘密,特別是一些個人隱私。知道的不要說,不知道的不要問。因為這是於你無益也使他(她)人受損的事。

  12.注意自己的聲譽。要爭取使自己有個好名聲並設法保持下去,不要因眼前的利益而敗壞自己的榮譽和名聲。

  此外,不妨在你的形象中再加一點兒幽默感。

  具有適當的幽默感,不僅能給你的事業帶來極大的好處,而且會使你的工作更有樂趣。幽默可以消除緊張情緒,創造一種輕鬆愉快的工作氣氛,從而使你的事業更為成功。它同樣也是塑造成功形象的一個因素。每當面臨選擇時,絕大多數人都願意與那些有幽默感的人打交道。

  在提倡幽默感的同時,必須強調,它只能像任何其他事情一樣,運用時必須要得當。通常情況下,幽默確實可以幫助你打開僵局,但在某些特定場合也許會適得其反。掌握“火候”非常重要,否則,就可能弄巧成拙。例如,這樣向一位很有身份的潛在顧客進行推銷就十分荒唐:從後面拍一下他的肩膀,問道:“嗨,夥計!聽說過那個女旅行推銷員的笑話嗎?”再比如,當你的生意正經歷著困難而走下坡路時,你不會欣賞你的律師跟你開什麼破產的玩笑吧。

  在當今複雜的社會中,許多人灰心喪氣,精神萎靡。因為壓力和緊張情緒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普遍,所以恰當的幽默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它經常是緩和尷尬局面的最好辦法。如果你天生就有幽默感,那一定要發揚它,因為這無疑是一種優秀品質,人們會因此而樂於與你共事。

  為人不可鋒芒太露

  謙虛是一種以退為進的人生謀略,古人稱:“鶴立雞群,可謂超然無侶矣,然進而觀于大海之鵬,則渺然自小,又進而求之九霄之鳳,則巍乎莫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做學問做官時,只要以“謙”字鋪路,你就會在人際關係上做到遊刃有餘,將來才會對自己、對社會盡到責任,才會有所作為、有所成功。而妄言輕人既使才華橫溢也難以成就大業。

  中國古語稱:“美好者,不祥之器。”意思是事物過於完善美好了,必定會帶來毀滅的結果。古人曾反復告誡世人,要防別人嫉妒之心,無論求名求利都不能太完美,這才是立身之本。在這一方面,唐朝的名臣李義琰就是榜樣。

  李義琰曾為唐朝宰相,他的住所沒有像樣的房舍,他的弟弟為他買了建房的木料。李義琰知道這件事後,對弟弟說:“讓我擔任國家的宰相,我已經感到非常慚愧,怎麼可以再建造好的房舍,從而加速罪過和禍害的到來呢!”其弟說:“凡是擔任地方丞、尉官職的,尚且擴建住宅房舍,你位居宰相,地位這麼高,怎麼可以住在這樣狹小低下的宅舍中呢?”

  李義琰回答:“人們希望中的事情很難完全實現;兩件事物不可能同時光盛。已經處在顯貴的官位,又要擴展自己的居室宅舍,如果不是有美好的品行,必然遭到禍害。”他最終沒有答應建房。後來,木料也腐朽了,只好扔掉。房子雖然沒蓋成,但謙遜的美德已經養成了,自己的地位也穩固了,這樣的策略當然更高明。

  同樣地,曾國藩也懂得這一點,在家中更以簡樸而著稱,妻子和兒媳雖貴處于相府之尊,仍然紡織勞作,這不是模仿李義琰的所為嗎?曾國藩之所以以“謙”為立身之本,還有一層深意,那就是為了提防朝中的政敵借題發揮,使自己在如日中天之時被人抓住把柄,槍打出頭鳥,因小失大。而在這一方面,古代可是有例在先的。

  大凡君主和統治者沒有誰希望自己的下屬高明過自己的,而鋒芒畢露之人就不免要為自己的下場負責了。三國時的楊修就是如此。楊修才華橫溢,思維敏捷,有一次,曹操曾建造一園,造成後,曹操去看時,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只揮筆在門上寫了一個大大的“活”字,眾人不解,只有楊修說:“門裏添個‘活’字,就是‘闊’了,丞相嫌這園門太闊了。”眾人這才恍然大悟,工匠趕緊翻修。曹操心裏非常高興,但是當他得知是楊修把他的意思“翻譯”出來時,嘴上不說,心裏卻已經開始妒忌楊修了。

  又有一次,塞北送給曹操一盒酥餅,曹操在盒上寫了“一合酥”三字便放在一邊。楊修看見後,竟招呼眾人把這一盒酥分吃了,曹操知道後便問為何這樣,楊修回答說:“你明明寫著‘一人一口酥’,我們怎敢違抗您的命令呢。”曹操心中更加妒忌楊修了。

  後來,劉備攻打漢中,曹操親率40萬大軍迎戰,于漢水對峙日久,曹軍進退兩難。一日,廚師端來雞湯,曹操正若有所思,見碗底雞肋,心有所感。這時夏侯入帳請教夜間號令,曹操順口說:“雞肋!”於是,“雞肋!雞肋!”的軍令便在軍中傳開了。楊修聽到這個號令後,便命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撤退。夏侯聞訊一驚,忙把楊修請到自己帳中詢問,楊修說:“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不舍。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來日魏王必班師矣。”夏侯仔細一想,覺得很有道理,也命令軍士打點行裝。曹操聞訊,不由暗歎楊修的心計,殺楊修之心更甚,於是以擾亂軍心的罪名將楊修斬了。

  “槍打出頭鳥”成了中國人世俗的一個法則,也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出頭鳥”本來是一個推動時代前進的角色,卻可悲地成為了“愛出風頭”的犧牲品的代名詞,這是一個社會的悲哀,也是一種文化的悲哀。但以“謙”為本,卻是出於對自身修養的自勉要求,也是人不可鋒芒太露的進一步解釋。

  小事忍讓,息事寧人

  在現實中,必須隨著時代的進步,追求新的知識,創造新的環境,才能否生存發展。在生活之中,不能為物欲所刺激,恣情狂妄,重利忘義,否則會喪失自己的良知,損害人類利益。

  明代馮夢龍在《智囊》一書中說,江陰一帶大戶望族夏翁,一次乘船過市橋,有人挑著糞從橋上倒入船中,糞濺到夏翁衣服上。這人與夏家是舊相識,僕人們怒不可遏地要揍他,夏翁說:“此事是他不知道。他若知道是我們,怎肯來觸犯呢!”於是好言好語遣散了大家。回到家中,夏翁翻閱帳本,查出這人原來欠了30兩金錢沒還。夏翁想他原來是借機尋釁,以求一死,於是有意為他減了債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