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6日 星期日

厚結人緣的處世經人氣厚積處世法(3)

厚結人緣的處世經人氣厚積處世法(3)


 


《智囊》中還有一個故事,說長洲尤翁是開典當鋪的。年底某天,忽聽門外一片喧鬧聲。出門一看,是位鄰居。站櫃臺的夥計上前對尤翁說:“他將衣服壓了錢,今天空手來取,不給他就破口大駡,有這樣不講理的嗎?”那人仍氣勢洶洶,不肯相讓。尤翁從容地對他說:“我明白你的意思,不過是為了度年關,這種小事,值得一爭嗎?”於是命店員找出典物,共有衣服蚊帳四五件。尤翁指著棉襖說:“這件衣服抗寒不能少。”又指著道袍說:“這件給你拜年用,其他東西現在不急用,可以留在這兒。”那人拿到兩件衣服,無話可說,立刻離開了。當天夜裏,他竟死在別人家裏。他的親屬同那家人打了一年多的官司。原來此人因負債過多,已經服毒,知道尤家富貴,想敲筆錢,結果一無所獲,就轉移到另外一家。有人問尤翁,為什麼能預先知情而容忍他。尤翁回答:“凡無理來挑釁的人,一定有依仗。如果在小事上不忍耐,那麼災禍就會立刻到來了。”人們聽了這話,很佩服他的見識。

  這兩個“忍讓”的小故事,是從智謀的角度來講的,其實也可算作一般的經驗之談。夏翁如果允許僕人去打鬥,也許因為小事而釀成大禍,實在是沒有必要。現實生活中,因小事釀成大禍也是經常有的。

  為人誠實朋友多

  真正的朋友,講究的是心靈的溝通。無論是經常在一起,還是相隔天涯,在交往中都需要將心比心,誠信待人。

  要得到朋友,必須首先使自己成為一個比較容易為人欣賞的人,這種欣賞包括的內容很多,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誠實,守信用。

  《韓非子》中說:“巧詐不如拙誠。”巧詐可能一時得逞,但時間一久,就露餡了;相反,拙誠是指誠心地做事,誠心地交友,儘管可能在言行中表現出愚直,時間長了會贏得大多數人的愛戴。韓非子的這句話是說,與其運用巧妙的方法來欺瞞他人,不如誠心誠意地來對待別人。

  做人不可失去威信,交友不可失去信任,這是交友的一項重要原則。

  誠實是做人的基本品質,是人們相互信賴和友好交往的基石。每個人都喜歡同誠實正派的人打交道,與誠實正派的人交往,因為這樣可使朋友有安全感,不必心存疑慮。

  為人誠實表現在與朋友交往中,就是以誠相待,說實話,辦實事,做老實人,對朋友不可虛情假意,也不可口是心非;切忌對朋友施小心眼兒,耍小聰明。

  為人誠實,就是要誠實地對待朋友,當朋友真誠地與你交往,關心你、愛護你的時候,你也以同樣的真誠,甚至更多的真誠去回報朋友。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這樣以心換心,朋友之間的友情必然是根深葉茂。

  東漢時期,有一位名叫荀巨伯的人,一日得急信,說一位朋友得了重病。朋友遠在千里之外,荀巨伯去看他時,趕了好幾天的路程。可是到了朋友所住的郡地時,卻發現這裏被胡人包圍了,他只得潛入城裏去看望朋友。朋友看到荀巨伯時非常高興,但又憂慮地說:“謝謝你在這個時候還來看望我。現在城已被胡人包圍了,看樣子是守不住了。我是一個快死的人,城破不破,對我來說已無所謂了,可你沒有必要留在這裏,趁現在能想辦法,你趕快走吧!”荀巨伯聽後責備朋友說:“你這是說的什麼話!朋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現在大難臨頭,你卻要我扔下你不管,自己去逃命,我怎麼能做這樣不仁不義的事情呢?”胡人攻破城後,闖進朋友的院落,見到安坐的荀巨伯,大發威風說:“我們大軍所到之處,所向披靡,你是何人,竟敢不望風而逃,難道想阻擋大軍不成?”荀巨伯說:“你們誤會了,我並不是這城裏的人,到這裏只是來看望一位住在這裏的朋友。現在我的朋友病得很嚴重,危在旦夕,我不能因為你們來,就丟下朋友不管。你們如果要殺的話,就殺我吧!不要殺死我這位已痛苦不堪、無法自救的朋友。”胡人聽了這樣的話非常驚奇,半晌無語。過了好大一會兒,有一位頭領看了看手中的大刀,說道:“看來,我們是一群根本不懂得道義的人了。我們怎麼能在這個崇尚道義的國家裏胡闖亂蕩,為所欲為呢?走吧!”胡人竟因此而收兵,一郡得以保全。

  且不說荀巨伯對待朋友的義氣感化了胡人,保全了朋友住的郡的安危,單就荀巨伯對待朋友的真誠本身而言,足以令人感動了。像這樣以真誠的言行對待朋友的人,天下還有誰不願意與其結交呢?朋友之間的友情怎能不深呢?

  漢代還有一位名叫朱暉的人,在讀書的時候,結識了一位大官名叫張堪,恰好兩人是同鄉,張堪很器重他。但朱暉認為自己只是一名太學生,不敢與張堪交往過密。有一次,張堪對朱暉說,你真是一個自持的人,值得信賴,我願把身家子妻託付給你。因為張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朱暉對此重言不知如何反應,只是恭敬地拱手相應。後來,張堪死了,因為為官清廉,死後沒留下什麼豐厚的遺產。朱暉其時早已與張堪不通音訊,但知道張堪去世的消息後,感於張堪的知遇之恩,千方百計地濟以錢糧,並經常去問寒問暖。朱暉的兒子不解地問:“爸爸,我們以前沒有聽說過你與張堪有什麼厚交,你為什麼如此厚待他的家人?”朱暉說:“張堪生前,曾對我有知己相托之言,我當時已答應了,做人不能欺騙別人,更不能欺騙自己。”朱暉還有一個朋友叫陳揖,兩人也十分投機,陳揖過早謝世,留下了一個遺腹子陳友。朱暉在陳揖去世後,盡一切力量幫陳揖盡父責。有一次,南陽太守召朱暉的兒子去當僚屬,朱暉卻換下了自己的兒子而舉薦陳揖的兒子陳友。

  朱暉忠誠于朋友可謂達到了極至,為人正直誠懇,言行一致,表裏如一,堪稱典範。

  富不居高,貧不低賤

  現在社會雖然人人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現實中總有貧富之差別,朋友之間也不例外。貧者當然不必自卑,也不必感到抬不起頭,但富者也不必自我感覺高人一等,盛氣淩人。特別是在與貧者交往時,更不能另眼相看,不要過多談論金錢財物。因為貧者與富者在一起時,或多或少地有點兒神經敏感,如果過多地在金錢上徘徊,貧者會感到有壓力,從而與你疏遠。即使你是無意識的,往往也會引出麻煩。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小王和小李是大學同窗,畢業後分在同一個城市工作,小王在學校當教師,小李在某銀行工作。因為是同窗又在同一城市工作,倆人經常來往,互相幫助,堪稱一對好朋友。兩年後,倆人都結了婚,此後兩家關係不錯,倆人的愛人也互稱姊妹。可兩家越交往,關係卻越淡薄了,為什麼呢?原來,小王是教師,工資不高,生活比較清貧,而小李在銀行工作,工資福利待遇較高,且自從當上了副主任以後,送禮辦事的人較多,家裏所有的東西都是現代化的。小王夫妻因家境不好,本身就有一種自卑,而到小李家時,小李夫妻談論更多的是金錢,說什麼“這個社會離了錢什麼也辦不成,我們家現在什麼也不缺,你們兩口子走時,隨便拿回點兒去吃吧!……你們來也不用給小孩兒買什麼東西了,我們孩子什麼都有,你們那點兒錢還是省著點兒花吧!”小王夫妻一聽這話,心中不悅,好像來這兒是要飯似的,從此,兩家關係逐漸淡薄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