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6日 星期三

厚結人緣的處世經人品厚修處事法(4)

厚結人緣的處世經人品厚修處事法(4)


 


  挨駡之後,不可垂頭喪氣,亦不可嘻嘻哈哈,讓人產生隨罵隨忘的印象。當然,最重要的是應儘快改正錯誤,無禮的反抗態度只會使自己受損害。

  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吃

  成人用語言交流資訊,嬰孩兒用哭聲表達意願。嬰孩兒的哭,不僅僅告訴大人他餓了,更多的時候,是要大人抱他,和他一起玩,讓大人愛撫他。哭是嬰孩兒的語言,他以特殊的方式告訴大人,他需要撫愛,需要溫暖,需要慰藉。相反,不哭的孩子,大人就很少去關注他,因為他乖、不哭不鬧、不讓人煩,甚至有時竟讓人忽略了他、忘記了他。因此,愛哭的孩子也是被人撫愛最多的孩子。

  示弱並非弱的表現,它是中國人爭取利益的一種謀略。

  嬰兒時期的哭聲能吸引母親的注意力,尤其是雙胞姐妹或兄弟,這一點更為明顯。一個哭得厲害,一個卻不愛哭,愛哭的就會得到的愛撫多,吃的奶也多,更容易被人注意,而不愛哭的則相反。嬰孩兒的哭是一種手段,一種招式,而成人在需要別人注意時,方法也和嬰孩兒大致相同,只不過,他把哭變成其他方式而已。

  主動向朋友訴說自己的苦惱,使人感到你也有弱點,也需要慰藉。而給予別人以慰藉,是一般善良的人引以為榮的,不少人正是利用人們同情弱者這一點而謀求自己平時謀取不到的利益。

  有些歌星或演員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擴大影響,也往往利用這種技巧進行自我宣傳。因此,想要成為明日之星,必備的條件當然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要以艱苦的歷程博取人們的同情心。

  有些人聲稱:“我少年失父,母兼父職,經歷過千辛萬苦”或“我年少失父,母病甚篤,靠我一個人來養活一家老小……”將這類極其悲慘的遭遇,在適當的時機裏向人道出。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常識性的技巧,是利用所謂心理上的壓迫感現象來得到他人的同情。

  又如女性職員在公司最容易使用弱者的攻勢。當她因不稱職遭到批評時,哭泣就會作為武器———你無法同一個已崩潰哭泣的人較量。想想你自己在這方面的經驗吧。你在和你的孩子、父母談一個什麼問題時,你立場正確,理由充足,最後所有的有利因素都歸於你,突然間,他們的眼眶湧出了淚水,一顆顆淚珠沿著他們的臉頰向下滑落。你會有什麼反應?你決不會想:我要制服他,繼續前進,將他逼死。大多數人都開始退卻,說:“算了,算了,別哭了,我想我太生硬了些。”甚至可能再加上一句,“姑奶奶,別哭了,你想要什麼吧!”

  有人認為哭泣是女性的專利法寶,其實這話並不儘然。男人的眼淚正因為不常流而更有效,這就是“物以稀為貴”吧!

  例如:一家公司搞分流下崗,多年來一直想要解聘一個高大結實的男領班,這家公司對事情的處理方式極為謹慎,決不會只貼出一張解雇通知,或者叫某個人到辦公室裏去宣佈:“你被開除了。”這樣,他會上訴勞動仲裁委員會,請求勞動保護,並會給公司安上排除異己的惡名,破壞公司名譽。於是,公司會安排一個會議。在會議中,人事經理會對將被解職的雇員提及“在公司範圍之外的生活”及其他事業的選擇。通常,職工對這種微妙的暗示的反應是自動辭職,這樣一來,公司甚至連退職津貼都省下了。

  但在過去的一年裏,人事經理與那個領班已會晤過四次。每一次,人事經理都向那個領班暗示公司已不需要他的服務了,但是每次那個男領班都抽抽噎噎,而且痙攣地唉聲歎氣。這可能是狡猾的表演,卻使得人事經理為之氣餒。事後他總是對另一個經理說:“聽著———如果你想要開除他,你自己去對他說吧,我辦不到。”那個領班始終在那個職位上。

  不要死要面子

  虛榮心人皆有之,死要面子則是虛榮心的最具體表現。一個人不可能不要面子,但又不能夠死要面子。死要面子的人,往往會真正丟了面子。

  曹雪芹在小說《紅樓夢》、曹禺在話劇《北京人》中,都以生動的筆觸,真實地描寫了本已敗落,但仍不肯放下架子的諸多“世家子弟”的形象。在他們看來,如果這些架子一旦全不存在,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在這裏,架子實際也就是面子,可見,有些人是把面子看得比生命還重要,這就是他們的人生道理。

  面子當然不能不要,一個一點兒面子也不要的人,恐怕自尊心也不復存在。關鍵的問題是要搞清怎樣做才算不丟面子。什麼面子可以丟,什麼樣的面子應當保?

  一句話,出於虛榮的面子應當丟,有關人格的面子需要保,不保何以處世?而保的辦法就是實事求是。事實俱在,曲直分明,面子不保亦在;嘩眾取寵,裝腔作勢,面子雖保亦失。不適當地過分看重面子,在中國傳統思想裏是頗為嚴重的。其實,“面子”是中國人心理上的沉重包袱,看似薄薄的情面,其實質則有令人難堪的苦衷。

  中國古籍《墨子·離婁下》中講了這樣一則故事:齊國有一人,娶了一個媳婦,還有一位“偏房”。這位先生祖上也許發達過,可現在不行了,然而他的面子可低不下來,就是在自己的妻、妾面前,也忘不了打腫臉充胖子。於是他對她們說,經常有貴客請他赴宴,而且每次回來都裝成酒足飯飽的模樣。其實,每天他都來到東門外的一個墓地裏,跑到上墳人那裏去乞討剩餘的祭品。原來他就是這樣參加宴會的!而每天他都跑回來洋洋自得地在他一妻一妾面前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絲毫也不感覺慚愧。因為在他看來,這樣才算有面子,還管什麼死要面子活受罪。

  “面子”有時還是傷害自我的導火索。

  中國古代的時候,人們把勇敢看成有面子。傳說有兩位勇士,為了表示勇敢,居然互割對方的肌肉下酒,最後雙雙送了性命。這種要面子,當然是非常愚蠢的。但是在那個時候,卻也司空見慣,並不足怪。

  “面子”更是社會劇變時的睛雨表。

  在市場經濟的社會中,社會、人類在不斷分化,貧富差距在不斷加大,許多人在社會劇變中失去了自我價值的判斷,他們的心理遭到極大的扭曲,因此只有借助於虛榮來滿足自己的面子和虛榮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